1 / 30

张彦中书法对联(明朝书法述略)

日期:2013-12-31    点击:1502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张晏中书法高树夕阳连古巷









 

晏中书画说明

明朝书法艺术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书法125

抒情扬理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张船山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璨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晏中书法交情淡似秋江水8434W  晏中书法孤馆云归留树在8373W

晏中书法湔雪压多松偃骞8430W副本  晏中书法景是仙鸾描出画8451W副本

  晏中书法九顶云霞披雾出8454W副本  晏中书法风声度竹有琴韵8362W副本
博雅墨客人像组合LOG32
更多»推荐晏中书画
 

[ 晏中书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墨客 | 欢迎合作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京ICP备180030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479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