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71

中世纪艺术

日期:2016-10-27    点击:1197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中世纪艺术 墨客人文书画









 

西方艺术说明
 

中世纪艺术

 
中世纪艺术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如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雕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等也获得了繁荣。中世纪艺术属于基督教艺术,它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精神世界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内容

由于文艺复兴时代及其后的写实主义艺术观的影响,
中世纪艺术
中世纪艺术(10张)
 
 
 中世纪美术曾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甚至称为“黑暗时期”而加以否定。从19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中世纪美术。在20世纪,中世纪美术成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之一。许多现代美术史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种中世纪美术风格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解释。他们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揭示出中世纪美术所独具的美学特征及其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1世纪——5世纪)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最常见的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
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7张)
 
 

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改称君士坦丁堡。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都城,而君士坦丁堡就成为东罗马的国都,史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一直存在至1453年。而西罗马帝国却在公元5世纪被来自东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所灭。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受"蛮族"破坏较少,经济、政治都比较稳定、繁荣。而且,东罗马的主要疆域正是古代希腊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区,昔日罗马帝国的强盛之势也在这儿留下了踪迹,因此在拜占庭的艺术中可以明显看到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强大影响。而且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直到6世纪,东罗马人与西罗马人的艺术也并没有显著的不同。所以说在这之前,东、西两个地区对早期基督教艺术都有贡献。从君士丁大帝开始,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就开始向东迁移,这种迁移当然也涉及到文化,直到查士丁尼皇帝时(527-563)才停止,这时的君士坦丁堡不但在政治上超过西方,而且也成为艺术上的中心[1]  。
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是当然的教会领袖,他不仅代表世俗权力,也象征神的意志,因此体现这种精神的拜占庭艺术形象总是威严庄重、动人心魄的。严格程式化的艺术形式经高度提炼和简化,更赋予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拜占庭的神像必须在天神与君王之间取得统一,皇帝有权干涉教会,不让教会利用神像过分地显示自己的力量,9世纪的反偶像运动就是这种斗争的结果。偶像问题的斗争开始于公元726年,当时由于皇帝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宗教制作偶像,使偶像与反偶像之争延续了100多年。皇帝和东方行省的人民坚持反偶像,他们认为偶像会使宗教变为迷信,主张将宗教艺术变为抽象的象征,以植物或动物象征宗教人物。赞成偶像崇拜的是僧侣和西方行省的人民。这种争论在教理方面牵涉到耶稣、人性与神性间的双重关系。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斗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政教双方对权力的争夺。
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穹顶结构被加以变化,形成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到拜占庭帝国的中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圣·索菲亚(Hagia Sophia)就是圣智慧的意思,这个教堂建于公元532-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圣索菲亚教堂的废墟上重建的。教堂在构思和技术上受罗马万神庙的影响很大,产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半圆穹顶,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穹顶每个半圆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穹,南北两边则是圆拱形墙体,下面由两层列柱和厚实的墙体支撑,列柱后面又有侧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大宽阔、气势磅礴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间。首先,它的平面结构、窗间壁柱外的飞梁仍能使我们想起巴西利卡式的特征。其次,圆顶是在4个拱门之上,上面整个圆顶的重量都经过4个拱柱传达到4个角的方块柱上,而拱门下的墙并没有负担重量的功能。拱门上方的圆是圆形和三角形的中间体,是方的门与圆的顶的过渡,它可以使圆顶建得更高、更轻、更经济。从这两点上说,拜占庭的圣索菲亚教堂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末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我们从中能充分体会到圆顶在宗教建筑中的心理功能。圆顶似乎是浮在教堂上方,下面有一圈窗子,中堂两边墙壁上也都开着窗,光线与圆顶的组合,仿佛造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天堂。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景里。15世纪土耳其人入侵后,把该教堂改成清真寺。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艺术中,当时使用的是小块石膏,在古希腊罗马则使用大理石。拜占庭镶嵌画以玻璃为主要材料,这是因为它能反射出强烈的光彩,好像是小型的反射镜一样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片非物质的闪光幕帘,达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效果。这时期最著名的镶嵌画在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5世纪——11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者把12、13世纪到他们时代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他们认为那都是"蛮族"哥特人所作,事实上,这种艺术可以说与哥特人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哥特式艺术却无疑是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它开始于建筑方面,而后才逐渐波及到雕刻和绘画。纵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它的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的: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及其附近的地方,确切地说开始于1140-1144年路易七世的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而后才开始波及全欧洲。这次改建首次系统地应用了以肋穹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体系,这套体系经历了随后百余年的发展,到13世纪中叶趋于成熟。圣德尼教堂内部有双层回廊,但这并不使内部显得拥挤,相反,细长的拱门、肋架和支持拱顶的圆柱使其格外通畅、轻巧。这种轻巧首先表现在彩色的玻璃窗已扩大到整面墙,其次是内部结构在形体上优雅而富有韵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建筑师在玻璃窗外面修了一道扶墙,于是拱顶向外的冲力就被分担了。当时所有土木工程的支持重点都集中在这些扶墙上,由于负重区域被挪到教堂外部,内部也就更为轻巧、空旷了。在圣德尼教堂中体现出一种不同的于以往的思想和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强调严谨的几何形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苏热在修建教堂工程中就一再强调这两点,他认为比例的协调感就是美的根源。
由于 加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典文化 在宫廷罗致了文人学者整理古籍,著书立说,自然也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它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了“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不仅如此,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还模仿当时的拜占庭风格,建筑和修缮了很多精美的宫殿与教堂,因此,加洛林王朝的教堂大多是以拜占廷建筑为样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这些建筑,充分地体现和发展了罗马式的建筑艺术风格,开创了建筑史上罗马式艺术风格的时代。应该说,查理大帝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来做这些工作的,然而,也恰恰是他的这些努力,在中世纪欧洲这个历史上的“黑暗时代”里,为中世纪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尽管中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更多地是对被毁坏文化的初步恢复,并且这种恢复又局限在宗教僧侣的狭小圈子中,而且还是为基督教所利用,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出现,让中世纪刚刚脱离开原始文化脐带的日耳曼等“蛮族”感受到了人类古典文化的光芒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了欧洲文化的生命。
罗马式美术
罗马式美术(6张)
 
 

罗马式美术(公元11世纪——12世纪)

最丰富、最有地方色彩、最具有创新观念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在法国有生动的表现。南部图鲁兹省的圣赛尔南大教堂是我们讨论罗马风格的第一个例子。它和这时一些朝圣教堂一样,建在朝向西班牙北部圣地亚哥的路线上。从平面上看,圣赛尔南部比奥托帝国的圣米迦勒教堂更为复杂也更为统一,它的平面图是一个经过强调的拉丁十字架的形状,重心在东部的一端。这也表明教堂的功能是用来容纳众多的善男信女,而不是给修道士修行的,从另一侧面上反映出宗教的繁荣发展。教堂内部由立柱隔成许多个方形的小单元。在边廊尽头的塔楼和中堂里众多穹顶进一步反映出它的罗马式风格特征,然而它只是罗马式风格的开始,真正罗马式风格的形成以英国杜勒姆教堂的建成为标志。杜勒姆教堂在苏格兰和英格兰边界北部,它始建于1093年,虽然它的平面设计较为朴实,但是中堂却是圣赛尔南教堂的3倍,这意味着它的拱顶必须更能负重。教堂东边的拱顶完成于1107年,西边的拱顶完成于1130年,它们架在有三层楼高的中堂上,这种设计可以容纳更多的信徒。教堂内部由立柱隔成许多小长方形单元而不是以前的方形单元。中堂上的每个拱券与拱券之间有两个"X"型的设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肋拱。它显然是稳定穹顶的骨架,于是肋拱间的天花板可以非常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天花板的承重,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它的坚固性,而且在顶上一边可以加一个气窗。这种肋拱的出现以杜勒姆教堂最早。早完成的拱顶是圆形,后完成的拱顶是尖形,显然这是由建筑师不断改进尝试的结果。作为代表性的罗马建筑还有德国的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比萨斜塔作为教堂的塔楼是与教堂的主体工程截然分开的。
罗马式艺术复兴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石雕的复兴,因为此前除了一些小型的金属雕刻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石刻,浮雕也都比较浅,稍微大型的雕刻杰罗的十字架也只是木雕而已。罗马式石雕的复兴最早发生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也就是在通向圣地亚哥朝圣的路上。石雕的复兴与朝圣的行程关系很密切,它们多分布在教堂的外部用来吸引、引导善男信女们。和罗马式建筑一样,石雕在1050-1100间50年的快速发展,深深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的狂热.在圣赛尔南教堂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的石雕,表现的是一个传福音者,与早期的浅浮雕相比,它们更具有三度空间感。其粗犷、沉重的风格,显然是为了吸引远处的视线。结实的形体、古典的气魄,都反映出罗马晚期雕刻的影响。罗马式教堂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在教堂正立面通常有一块半圆形的凹进去的空间,俗称"拱角板",这里往往安装一块最大的浮雕构图,取材于"最后的审判"。法国奥顿教堂上的这块浮雕很有代表性,作为审判者的耶稣在构图中央占有很显著的位置,围着他的是一个象征荣誉光辉的椭圆图形,左边描绘的是接受善者入天堂的情景,右边是天使为罪人衡量善恶比重把他们赶入地狱的场面,下面一层是复活的人们。人物都被夸张和变形,拉长的比例、细小的头部、不自然的动态、恐怖的面部表情构成了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
在工艺品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1070-1080)。这是为纪念诺曼国王威廉占领英格兰而制作的亚麻布羊毛刺绣。挂毯描绘了威廉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作品将故事性的叙述和装饰趣味融合在一起。挂毯的主要部分用两条长边框起来,上面有纯装饰性的图案,下面是阵亡的战士和马匹。尽管是一件工艺品,但它仍能反映出和当时手抄本插图一致的绘画风格。以轮廓线来表现运动,在轮廓线中以鲜明、平涂的颜色填满,于是画面上的三度空间的感觉就减低成平面的重叠。这种抽象、明朗和新鲜的感觉是罗马式艺术所特有的。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英格兰传统绘画风格如何演变为一种"罗马式"的盎格鲁-诺曼风格,它也是这个时代极其难得的一件世俗题材的作品。
希腊美术
希腊美术(3张)
 
 

意义

编辑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总的说来,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在这一总的特征下,中世纪美术各种风格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拜占庭美术以其东方式的装饰性和抽象性与欧洲艺术分立而自成体系,并在约1000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欧洲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相继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在美术史上占有其一席地位。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的最伟大成就。在中世纪,各种形式的大型宗教建筑在各地大量修建。作为历史纪念碑的许多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都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随着大教堂的建设,雕刻、镶嵌画、壁画也在不同时期获得了不同形式的繁荣;中世纪艺术家的大量优秀雕刻和绘画包括镶嵌画作品在大教堂内外创作出来。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也是中世纪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世纪曾获得相当的繁荣。
更多»推荐西方艺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西方艺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墨客 | 欢迎合作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京ICP备180030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479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