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论道 » 书画 » 正文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三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2  浏览次数:153
核心提示:《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以下简称《二赋》),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后总计684字,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二赋》卷创作完成之后,经过郭仲实、郑达、陈从训、张应甲、梁清标、安岐及清内府的收藏。《二赋》卷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2014-06-30 张眠溪 中国书画杂志

李邕 法华寺碑01
[唐]李邕 法华寺碑 拓本(局部)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以下简称《二赋》),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后总计684字,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二赋》卷创作完成之后,经过郭仲实、郑达、陈从训、张应甲、梁清标、安岐及清内府的收藏。《二赋》卷现藏吉林省博物院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自题“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由此可见,二赋卷书于绍圣元年(1094)。二赋之名都与酒有关,洞庭春色即黄柑所酿之酒,中山松醪即松节所酿之酒。

王世贞 二赋题跋
[明]王世贞 二赋题跋

德麟即赵令畤,著有《侯鲭录》。安定郡王名世准,赵德麟伯父。安定郡王家能酿出色香味三绝的黄柑酒,说明以柑橘酿酒的方法已经发明了一段时间。在苏轼之前和之后,很少有人提到黄柑酒。苏轼也并没有亲自去酿造这种酒,只有宋伯仁在《酒小史》中提到“洞庭春色”的酒名。松节酒则为苏轼自酿之酒。据《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二引晁补之云“《松醪赋》者,坡公之所作也。公帅定武,饬厨传,断松节以酿酒,云:‘饮之愈风扶衰。’”《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五“松脂松节酒条”云“松节酒,治百节风虚,脚痹疼痛方。松节(十斤捶碎以水一硕煮,取汁五斗去滓)、糯米(五斗炊熟)、细曲(五斤捣碎)。右三味。拌和。入瓮密封。三七日开。取酒。可温饮一盏。日三。”因为配方不详,无法比较中山松醪与松节酒的异同。

《洞庭春色赋》约写于元祐七年(1092),是苏轼出知颍州时的作品。《中山松醪赋》写于元祐八年(1093),是苏轼出知定州的作品。苏轼书写《二赋》卷时,已经开始了贬谪之旅,自题所云“将适岭表”就是指他被贬英州而言。苏轼的晚年多次为客书写《二赋》,王世贞“二赋题跋”就指出,“《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实此公《酒经》之羽翼,既成而纯爱之,往往为客书。所谓人间合有数十本者。”数十本的数字也许夸张,但是反复书写则是事实。叶寘《爱日斋丛钞》云:“(苏轼)顾谓叔党曰:‘吾甚喜《松醪赋》,盍秉烛吾为汝书此,倘一字误,吾将死海上;不然,吾必生还。’叔党苦谏,恐点画偏旁偶有差讹或兆忧耳。坡不听,径伸纸落笔,终篇无秋毫脱谬。父子相与粲然。《松醪赋》之谶渡海,人知之,而未知其以验生还也。”

蔡襄 大研帖
[宋]蔡襄 大研帖 25.6×25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苏轼虽然喜欢酒,但是并不善饮。他晚年所写《书东臬子传后》云“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推断《二赋》的书写是在有酒还是无酒的状态下完成的,无论如何,对于苏轼来讲都为后世留下了经典之作。

张孝思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余所见坡翁迹甚众,惟此诚称甲观。”“狮蹲虎踞”的评价虽然晚出,却能很好地概括苏轼书法的特点。所谓“狮蹲虎距”主要就苏轼书法的风格而言。苏轼的书法结构多取横势,以方扁为特征,用笔则是正锋与侧锋相结合,点画丰腴。虽然苏字的方笔很多,但是就其风格而言,仍以圆转为主要面貌。苏轼喜欢浓墨,加上他习惯使用偏软的毛笔,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字,速度较慢,笔法结构的变化有限。苏轼称自己的书法“如绵裹铁”,“狮蹲虎距”可算是具体而微的解释吧。

张孔孙 二赋题跋

[元]张孔孙 二赋题跋

后世对苏轼的书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二赋》王世贞题跋云“此迹不惟以古雅胜,虽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一方面王世贞认为苏轼书法“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另一方面也提到了对苏轼书法的批评。在这一题跋当中,王世贞并未直指苏书为“墨猪”,但是他在《艺苑卮言》中说“苏文忠正、行出入徐浩、李邕,擘窠大书源自鲁公而微欹,近《碑侧记》,行草稍自结构。虽有墨猪之诮,最为淳古。”这样一来,墨猪的评价就完全是针对于苏轼了。上文指出,苏轼书法风格与他的书写习惯有关。实际上,墨猪印象的形成也与此有关。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这一点黄庭坚很早就注意到了“或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偃笔”“偏枯”也成为了墨猪的代名词。

——整理《中国书画》杂志2013年第12期

 
 
[ 书画论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书画论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墨客 | 欢迎合作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京ICP备180030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479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