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我们说了那么多,也做了那么多,但什么是中道呢?
我的中道和你的中道,可能并不是同样的中道。举例而言,我的风格可能比较随兴,有点悠哉悠哉的,即使是所谓的严格训练,我做起来也还是很放松,因此严格的训练对我比较合适,它能帮我找到我的中道;太轻松的修行方式反而不能显示出我在哪里失去了平衡。
但也许你的心性比较精准、好斗、容易紧张,因此对你而言, 严格的练习也许很容易做到。可是这样的修练方式或许太冷酷太独裁了,因此你可能必须找到一种比较轻松自在的修行方式。每个人的中道都不同;每个人修行都是为了发现自己的平衡点,达到既不松也不紧的状态。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必须靠自己去发现。
在《初心,上上之心》(First Thought,Best Thought)这首短诗里,创巴仁波切说了一句话:“佛法从不告诉你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它只鼓励你去亲自发现一些东西。”学习既不太松也不太紧,纯属个人修为之事,因此你必须研究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当你发现自己太僵固时,就要学着放松;当你发现自己太随性时,就要调整成庄重而严谨的态度。
极端的见解似乎是经常会看到的现象;我们通常并不能找到自己的中道。譬如我们来参加短期闭关,而我们都是刚开始修练的人。头一两天我们心里或许会想:“ 我要把这个练习做得很完美。”而我们的确很认真地静坐、行禅、观呼吸,保持肃静。我们不断鞭策自己;我们为自己定了一些目标。然而到了某个阶段,我们却突然对自己说:“天哪!我到底在干什么?”这时我们很可能把所有的修练都抛至一旁,摆荡到另一个极端——“我什么也不在乎了。”
修行之中的美与幽默就在于,即使从一个极端摆荡到另一个极端,也不需要视其为一种障碍;有时我们就像是一个在操练的士兵,有时则像是洋芋泥。基本上,一旦发展出对这整件事的好奇心,一切都只是在增长见闻罢了;我们只是在搜集足够的知识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譬如你坐在那里好好的,突然察觉自己俨然像个南美的独裁者,于是你心想:“这太荒谬了。”接着你想起了有关放松、变得柔软一点的指示,当下你的心便产生了某种幽默的洞见,于是心就柔软了下来。另一回在静坐时,你漫不经心地看着自己的指甲,抓一抓耳朵,拨弄着脚趾头,探查着鼻孔里及耳朵后方有什么东西,这时你突然对自己说:“嘿!你知道吗? 你该严谨一点了。”幽默感往往比过度认真的修行有效得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有欣喜!